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中新網宜昌1月15日電 (董曉斌舒仁慶)記者15日從湖北省宜昌市林業和園林局獲悉,在越冬水鳥同步調查中,已觀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13只、中華秋沙鴨85只,宜昌的珍稀鳥類數量明顯增多。
宜昌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是長江流域生態敏感區,承擔着維護長江特別是三峽生態的重任。為此,宜昌專門出台《長江大保護宜昌實施方案》,全面推進長江宜昌段生態修復和綠色發展,打造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沿江自然風光帶和一批國家濕地公園。
1月8日至14日,宜昌市林業和園林局聯合宜昌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在宜都天龍灣、當陽青龍湖、長陽清江、遠安沮河、枝江金湖、五峯百溪河、夷陵區圈椅淌、秭歸九畹溪、枝江瑪瑙河等9個濕地公園和長江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同步開展越冬水鳥棲息的濕地調查,共發現鳥類82種,觀察鳥類數量4519只,其中一級保護鳥類2種98只,二級保護鳥類6種68只。
此次越冬水鳥同步調查數據顯示,宜昌範圍內中華秋沙鴨的種羣數量明顯增長,主要分佈在當陽青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和宜都天龍灣國家濕地公園。在長江最大江心洲——枝江市百里洲上,調查人員首次觀測到了一個黑鸛種羣,共有黑鸛13只。
“黑鸛是珍稀瀕危鳥類,在百里洲發現黑鸛種羣是這次水鳥同步調查最大的驚喜。”宜昌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技術人員吳寅説,為此,枝江金湖濕地公園與百里洲鎮政府採取措施,對在洲上釣魚等行為進行了管理,確保黑鸛的棲息地不遭受破壞。
宜昌市林業和園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水鳥數量增長,當陽青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和宜都天龍灣國家濕地公園外中華秋沙鴨棲息地的保護難度增大,目前已採取做警示牌、對羣眾開展科普宣傳的方式加強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完)